• 2015-12-22
  • 游学纪闻
  • 龙继伟

作者简介

1.JPG

龙继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13级本科生,现于日本北海道大学交换。相信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等待着被发现、被书写。

2.JPG

我是被“骗”来北海道的,这和两部电影有关——中国导演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与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情书》。我个人对旅行并不十分感兴趣,但是看完这两部电影后,我暗自告诉自己,一定要来北海道旅行。

2015年9月中旬,我踏上了札幌的土地,以交换生的身份来到北海道。我将在这块梦想之地生活近一年——我想,已经足够了。

随后的几天,札幌刮起了台风。走在街上必须随时带伞,因为大雨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袭来。然而,台风天里伞却是无用的。我记得刚把伞打开的时候,伞立马被强风撕坏,我只好在大风大雨中与另一位中国学生挽着手艰难地行进。

如果当初电影里也有这样的画面,我一定不会来这里。这就是“骗”的由来。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来了。

3.JPG

在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简称是“北大”。因此,也可以说这次交换之行不过是从一个北大到另一个“北大”而已。

10月份,校园里的枫叶变红,银杏变黄,面对此景,我找不到什么恰当的词汇来形容。学校很大,拥有自己的植物园和牧场——想来鲜有如此“霸气”的大学吧。在学校的主干道上,可以欣赏路旁的红叶;等到深秋,黄灿灿的银杏一样十分醉人。

4.JPG

10月上旬的札幌街道

有一次雨天,我从一棵枫树下经过。无数密密麻麻的小小枫叶被雨水打落在地,好似一颗颗星星,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境。如果是晴天,学校里的银杏大道则几乎可以满足任何人对美的向往。蓝天之下,银杏叶在树枝上如花般尽情绽放,又随风飘落铺满大地,引得游人驻足拍照,流连忘返。

5.JPG

11月下旬的札幌街道

秋是短暂的,而冬却是相当漫长。

11月24日,札幌迎来了第一场大雪。早晨醒来的时候,看到外面已经白茫茫一片了。“来北海道,不过是为看雪。”我在相当大程度上认同这句话。下雪,对于北海道而言,好似在进行着某种宗教仪式。说不上为什么,总感觉大家对雪有种特别的向往,尤其是对于没有看过雪的人来说。在《情书》里面,女主角在雪地里行走的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在苍茫的世界中,唯听到自己于雪中行走的脚步声与喘息声,仿佛处于静止而又流动的时空中一样。像谜一样让人着迷,这是一种浪漫情怀。

6.JPG

11月下旬的校园主干道

事实却并不是那么浪漫的。看到齐膝盖深的雪,绝对是人生第一次;但雪花带来的兴奋并没持续多久,因为之后路面开始结冰、变滑,每个人都在深刻体会着“步履维艰”的意味。比如今天上学的时候,我自己就摔了跟头;后来在校园里的雪道上,还看到三四个人也摔了跤。这摔跤大概会成为冬天里防不胜防的常态吧,并且要一直持续到来年三四月份之久。

更残酷的是,作为一个南方人,如何忍受没有活力的雪天。“今天应该有很多人堆雪人、打雪仗吧!”——第一天下雪的时候,我这样期待着。等我到了校园,只看到匆匆的行人,并不见有什么人玩雪。“可能别人已经见怪不怪了。”——我只好这样对自己解释道。

但我还是不甘心,怎么可以浪费这么大的雪呢?所以我试着“怂恿”几个留学生去玩雪,大家都以“冷”来拒绝我的请求。无奈,我只好一个人去堆雪人。把手伸进蓬松的雪里,抓起一大把雪,双手合并努力挤压成一个雪球——不出十几秒的时间,我就把手中的雪球丢到雪地,拍拍手后把手揣进口袋取暖,因为真的太冷了。但我还是不放弃,又拿出手来,重复了好几次,终于堆了一个不知是何怪物的“雪人”,满心欢喜地离开了,但依然不禁大呼——“好冷”!

7.JPG

来日本后,有一次我跟在静冈的同学聊天,我说:“这边就像是大森林一样。”这样说,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札幌的自然环境。北海道大学有如小森林,内含小溪、水池,又有若干草木、动物(绵羊、奶牛等);而整个札幌则如大森林,城市中心和郊区有众多公园,街道又多树,加上平时看不到什么人,因此才有这样的感觉。

二是札幌的文化氛围。说到“日本”,外国人的脑海中往往出现和服、木屐等画面;而在北海道,这样的画面几乎没有。北海道在明治时期才开始开发,因此跟日本本州等地区相比,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而影响所谓“日本风”的形成。另一方面,北海道寒冷多雨的气候环境不适合穿和服、木屐,更别提住在漏风的和式房屋了。从这个角度说,来北海道仅仅算是来北海道而已,跟“来日本”是有差别的。当然,也可以说北海道代表另一种“日本风”吧。

说到北海道文化,就不得不提“阿伊努”了。阿伊努人是北海道的原住民,拥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和语言。北海道大学里有时会举办一些了解和体验阿伊努文化的活动;在书店里也能找到学习阿伊努语言的教材,只是现在以阿伊努语为母语的人不超过10人,这种语言面临失传的危险。

不过好在这边也说日语,而且没有特别浓重的口音,否则学一口“北海道腔”回去就惨了。

8.JPG

10月上旬的校园树阴路

9.JPG

对于一个大学来说,图书馆的质量扮演着重要角色。

北海道大学的图书馆有两个:“本馆”是最大的;而“北馆”相对来说藏书量小一点,但是有很多关于语言学习的书籍,再加上它比较靠近“留学生中心”,因此留学生大多在“北馆”学习。

“北大”图书馆不属于富丽堂皇的类型,但是在“人性化”方面却做得很好。拿自习区来说,就可以分成很多种类:讨论区可以说话,十分适合用来小组讨论;“本馆”的普通自习区配有隔板、台灯和插座,很适合一个人安静地学习(不过大多都不可以使用电脑,因为敲击键盘会影响到别人);也有单独的隔间式自习区,但位置不是很多;语言学习区则是单独的小房间,可以在里面练习发音、听力等。可以说,这样多功能区分的设计满足了不同需求的人。

据我的观察,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这边阅读纸质报纸的人很多。在图书馆阅读报纸杂志的区域,总是能看到有学生或是老师在看报纸。即使在网络发达、信息量爆炸的今天,依然有很多纸质媒体的忠实粉丝。有的日本报纸,比如《读卖新闻》,每天不止发行一次,分为早报(朝刊)、晚报(夕刊)等。我们宿舍的公共厨房里,每天都有《读卖新闻》报纸的更新,我偶尔也会从上面找一些关于中国的新闻来读。

此外,图书馆还有专门用来接打电话的封闭小隔间,这样就不像国内的某些大学,学生在走廊过道或是厕所里,甚至不顾周围人的感受在自己的座位上接打电话。下雨的时候,图书馆入口处提供免费伞袋服务,这样就不会把雨水带进图书馆了。一切细节都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

10.JPG

北海道大学是日本七所帝国大学之一,拥有“日本最美校园”的美誉。通过我的亲身体会,我觉得在“美”的方面确实名符其实。

现在,北海道大学每年有5个名额给北大,其中2个日语项目,另外3个英语项目;5个名额均可申请奖学金(日本文部科学省奖学金和日本JASSO奖学金),具体可能视不同项目而定。

申请工作一般从11月开始,到来年的9月拿到“再留资格证”才算完毕,可以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不过,申请本身却并不麻烦,准备好了推荐信和语言资格证明,剩下来的就是静心等待就好。

我所上的日语课程,在内容上主要包括日语和日本文化两个方面,也可上“全学课程”(类似于北京大学的通选课);在课程难度上,需要根据分级考试结果来决定,一般分为中级和上级课程(初级课程主要是面向参加英语项目的同学)。

因为是交换留学申请,而且申请来北海道大学的人又不是很多,所以被拒的情况鲜有发生,可以大胆申请!

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