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季EAP项目申请的启动,我们汇集了一些参与过校际交换项目的同学的经历,希望为计划出国交流的同学们提供实用的建议和帮助。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深入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顶尖学府的学术风貌,以及如何融入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一起开启探索世界的旅程吧!
受访者简介


谢骁涵,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21级本科生,专业方向为整合科学,2024年春季学期通过北京大学EAP项目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进行为期5个月的交换学习。
谢骁涵有良好的德语学习基础和科研志向,在选择EAP项目的交换学校时,他将目光投向科研水平出色的哥廷根大学。位于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州的哥廷根大学是世界学术的重镇,在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成果斐然,设有最顶尖的研究协会“马普所(MPG,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以及各种生物方向的研究中心,培养出了许多诺贝尔奖得主,具有非常卓越的科研实力。
德国大学的申请流程较为繁复,谢骁涵的申请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除了准备EAP项目的材料与面试,留德审核程序APS也相当耗时,他还需要自行与哥廷根大学联系,经过多次邮件和电话沟通,他终于获得物理系的接收,拿到了交换学习的邀请函。谢骁涵在申请期间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他一路克服了种种阻碍,在四月份前往德国,展开丰富多采的交换学习之旅。
Part 1 在哥廷根:科研与语言的双重探索
在启程之前,谢骁涵赋予了交换生活许多期待,也为自己订下了明确的目标,他希望提高语言水平,并获得一段充实的实习经历。因此,他在哥廷根大学并没有选修太多课程,而是利用充裕的时间去提升自我,更深度地参与德国的科研工作,并通过旅游拓展视野,与这片土地建立更深层次的连结。
谢骁涵在北大的研究领域偏向计算生物学,为了参与匹配专业方向的实习工作,他提前半年就开始联系德国的实习项目,最终通过该校欧洲神经科学研究所的面试,在交换期间加入斑马鱼行为学实验的研究团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建模和数据分析的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谢骁涵体验到了不同于国内实验室的工作气氛,德国的实验室较为轻松,老板会分阶段分配任务,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工作内容,基本下午四、五点就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实验室每周的组会也相当高效,每位成员只能放一页简洁的PPT,简单快速地介绍自己前一周的工作成果,十分钟左右就能结束会议。这种高效的工作形式减轻了组员们的负担,让大家有更多时间精力投注在科研中。
除了亲身参与德国科研工作的经验,这份实习带给谢骁涵更多的是语言上的提升。谢骁涵在前往德国之前就在线上参与了哥廷根大学的语言班,比起国内语言教学对读写水平的重视,德国的语言班不拘于语法、词汇的精确用法,更重视口语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们开口说话、与人交流。虽然在德国用英语交流基本可行,但学好德语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德国文化,融入当地的生活,并且与德国人无障碍地沟通交流。在实习过程中,谢骁涵真正进入德语环境中,将在语言班的所学知识付诸实践,顺利通过了德语B2考试。
哥廷根大学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学生们有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德国人热爱健身,运动社团十分发达,学生们常常在校园内的大草坪上进行球类运动或桌游活动。哥廷根大学也有国际交流的社团,每学期都会组织国际学生一起郊游、登山,谢骁涵也认识了来自意大利、西班牙、中国台湾的交换生朋友,在通过课余活动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哥廷根市中心标志牧鹅女雕像

哥廷根火车站

哥廷根希尔伯特墓碑 墓碑上刻着希尔伯特名言:”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终将知道。“
Part 2 在柏林:读懂历史,感受当下
每年五月到八月是欧洲天气最好的时候,在这段适合出游的夏季时光,谢骁涵前往欧洲各地旅行,除了游览德国的柏林、慕尼黑、汉堡等著名城市,他也与北大的交换生朋友们去了西班牙北部的海港城市,欣赏圣塞巴斯蒂安美丽的海岸线,也去过法国巴黎、捷克布拉格等地方,拜访在北大认识的留学生朋友,体验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

捷克布拉格

德国德累斯顿

德国慕尼黑的老城
谢骁涵最喜欢的城市是德国柏林,德国大部分的城市气氛较为严肃,而柏林更加自由开放,城市中可以见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各种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也相当丰富,路边还有许多值得一逛二手店铺。谢骁涵和在柏林自由大学就读的德国朋友一起在露天电影院观影,影院的位置非常隐蔽,周边有许多酒吧,可以听到远方传来的电子音乐,偶尔还能看见轻轨经过,电影就在旧工厂的砖墙上放映,这场独特的观影体验留给他最珍贵的夏日回忆。
在柏林的日子也是一场历史的巡礼。谢骁涵对德国历史很感兴趣,他看过许多关于柏林的电影,包括讲述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巴比伦柏林》、描绘冷战时期的《再见列宁》、《柏林苍穹下》,谢骁涵曾经在电视剧、电影中了解柏林历史社会变迁与生活百态,对这座充满历史的城市充满了向往。如今的柏林还保留了明显的冷战时期的印记,当谢骁涵亲自走过东西柏林的旧边界,参观博物馆和纪念碑,也看到墙上新出现的涂鸦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那些电影里的场景与眼前生动的城市景观重叠,他仿佛看见柏林像一本厚重的大书,翻过一页页沉重的历史扉页,终于蜕变成为现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
当谢骁涵真正融入了德国的社会文化,探寻近代历史的发展轨迹,与德国人进行深度交流,他感受到了德国人对历史的深切反思,了解到德国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塑造与影响,这些都是无法通过电影获得的体验。在旅途中与他擦身而过的每一个人,都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正因为这些各不相同的、努力生活的人们,才有了生动的、有温度的德国。

柏林德国科技博物馆

柏林国会大厦

柏林勃兰登堡门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柏林施普雷河
Part 3 在路上:未来,探索无限可能性
经历了五个月的交换生活,谢骁涵在心态和生活方式上都有了新的启发。从中学、高考到大学期间,他已经适应了极度高压、竞争激烈的学习模式,到了哥廷根大学,他体验到了久违的松弛感,更充裕的自由时间、轻松的学习状态让他有精力关注自身,培养学习之外的兴趣。他开始调整自己的学习生活步调,不再盲目追寻某个主流的目标,而是放慢脚步让自己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环境。
目前,谢骁涵正在申请欧洲的研究所,他的专业方向偏向交叉学科,涉及生物、物理、计算机等学科领域,这些领域也是德国的强项,因此他将柏林、慕尼黑的几所学校定为申请目标。此外,德国轻松的工作气氛、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是谢骁涵的考量因素。交换生活暂时告一段落,而谢骁涵与德国的情缘尚未结束,他仍然在朝着梦想前进的路上。

慕尼黑新天鹅堡附近阿尔卑斯山

柏林的夏天
德国交换tips
申请
除了通过EAP项目的审核,还需要按照接收校申请流程进行申请,从而获得邀请函。最好与接收院系达成积极的联系,邮件回复缓慢可以打长途电话。由于留德审核程序(APS)非常耗时,需要一系列证明,最好提前预约,若是春季学期交换,需要确保在年底之前收到邀请函,以免签证受到影响。若有两位同学同时去哥廷根大学交换,APS的申请会绑定在一起,要与同去交换的同学达成联系,互相帮助。
语言
有些学校不要求德语成绩,在德国也基本能靠英语生活,不过学一些基本德语有助于融入当地文化,与德国人交往也会更加顺畅。
选课
哥廷根大学的课程安排很灵活,选课有注册课程和注册考试两个阶段,注册课程相当于加入了教学网,注册考试后才是真正选了这门课,可以参加考试和录入成绩。另外,建议未来想去欧洲留学会交换的同学在大一大二就提前设计一下课程,大部分的欧洲学校会评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选课和意向专业是否匹配,来决定是否录取该学生。
住房
一般来说,哥廷根大学会给交换生分配宿舍,但谢骁涵在住宿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小插曲,由于一开始并未被安排宿舍,导致他需要自己租房。在哥廷根找房子非常困难,由于房源紧缺,租房者需要向求职一样在网站上找房子,还要进行面试。幸好最后谢骁涵最后申请到了宿舍,比起租房省下了不少麻烦和金钱。提醒有意交换的同学要提前和校方确认好宿舍问题,若有租房需求也要提前准备。
交通
去德国大学需要交“学期费”,学期费中包含了交通月票和许多学生福利,例如哥廷根的剧院都可以免费去,全州所有的慢车(除高铁之外)和公共交通都免费,若每个月多付二十几欧元可以升级为全德国的月票,十分划算,对于热爱旅游的学生来说非常方便。不过,不要对德国铁路系统抱太大的指望,德铁常常晚点,可能会在“凌晨的某个荒芜人烟的车站,等一辆不存在的车”,如果交换时间不长,租自行车也是不错的选择。
采访、文字|马安妮
图片|受访者提供
排版|马安妮
编辑|么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