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09
  • 新闻快递
  • ghzhb

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学系和北京论坛联合主办的北京论坛云端国际论坛系列——“数字人文视角下的中国历史研究”线上研讨会于2020年6月6日举行。秉承北京论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宗旨,研讨会以“数字人文视角下的中国历史研究”为题,邀请了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大家,围绕数字人文方法如何推动历史学发展、传统史学的格局将如何改变、研究者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从事研究、数字人文方法面临的挑战与需要突破的瓶颈等前沿学术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对话。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信息管理系王军教授担任研讨会召集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何晋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梁晨教授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史睿副研究馆员主持。

研讨会北京大学会场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邓小南教授认为数字人文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在人文领域理念最为开放、成就最为显著的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它打造了多学科交流的平台,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激发了新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和研究活力。

邓小南发言

著名中国历史研究学者、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讲席教授包弼德(Peter K. Bol)在“从轶事到数据:传记数据的网络和空间分布”主题发言中表示,数字人文将促使研究者对历代传记资料在地理信息及社会关系等方面有新的发现。包弼德与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有长期合作,分别建立了两套适用于中国历史学研究的网络数据库——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和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会上包弼德对此做了详细的介绍。

包弼德(Peter K. Bol)发言

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所长薛凤(Dagmar Schäfer)教授发言题目为“新方法开辟新领域,历史研究中的数字人文”。薛凤提出,历史学通过数字人文重组和呈现,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对史料资源的数据分析和结构分析,最大程度解析了史料的产生原因和背景。她提到,把历史数据转到新的结构或做成新的数据库时,我们也同时会对该历史事件有新的了解,发掘出新的意义。

薛凤(Dagmar Schäfer)发言

比利时汉学家、荷兰莱顿大学区域研究所中国史教授魏希德(Hilde De Weerdt)发言的题目为“数字历史需要什么?想象力、评测、合作”。她认为人文研究的数字化给历史学家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会,开放想象力将成为数字历史发展的新动力。

魏希德(Hilde De Weerdt)发言

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陈熙远研究员介绍了他所在的数位文化中心的规划和发展方向,他认为作为一个数字人文研究者有两个重要的问题值得重视,一个是文本的分析,另一个是图像的分析。陈熙远希望未来有更多人文学者对历史资料和实物藏品做数字收集、转译、展示及数据应用,以推进数字人文学科的全面发展。

陈熙远发言

在讨论问答环节,与会嘉宾与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互动。与会者普遍认为,随着人文研究语料的普遍数字化,数字方法逐渐渗透到人文学科的研究和教育中,由此形成了“数字人文”这一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一方面,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人文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基于计算的研究范式;另一方面,计算机辅助下研究广度和复杂度的极大扩展为人文学科提供了新视角和新问题,注入了新活力。“数字人文”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特质正在于突破原有的学术藩篱与组织边界,为多学科的交流与协作提供了平台,进而引发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学科重组和组织重构。

研讨会现场

该场线上研讨会的直播在哔哩哔哩、百度和中国网等直播平台上吸引众多海内外观众点击观看,引发广泛关注。研讨会也受到新华社、光明日报和中国文化报等多家媒体的支持。

研讨会海报

作为本次线上研讨会的主办方之一,创办于2004年的北京论坛始终致力于凝聚全球智慧,融汇世界学识,搭建高端平台。北京论坛(2020)将继续推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迎接全球化的新挑战,开拓用东方智慧解决世界问题的国际新视野。

北京论坛(2020)将陆续推出“北京论坛云端国际论坛系列”,聚焦人工智能、全球健康、数字人文、生物医学、技术能源、全球治理、公共政策、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展开深度探讨,促进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背景链接:

北京论坛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

北京论坛创办于2004 年,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六届年会,有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位知名学者和各界知名人士参加了这一学术盛会。

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致力于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和全球重大议题的关注与研究,促进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北京论坛官网:www.bjf.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