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0-31
  • 游学纪闻
  •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10月21日上午,伴着绵绵秋雨,北京大学斯坦福分校项目师生与北大中医学社一行来到了位于西打磨厂街的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创建于清朝1669年的同仁堂,经过了三百余年的风雨历程,坚守着中华医药文化,时至今日,在中国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在同仁堂中医医院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带队老师与同学们穿过中医药房来到诊室。在那里,诊室的刘主任向他们现场示范了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以及其对腰间盘突出、面瘫等顽固疾病的治疗奇效。在现场,同行的带队史老师为他们做了亲身试验:在短时间的按摩与拔罐后,史老师原本酸痛的肩膀立刻轻松起来。目睹了拔罐全程的斯坦福同学们瞠目结舌、赞叹不已:“拔罐太神奇了,但它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image002.jpg

参访师生在同仁堂中医医院合影

  怀着满满的疑惑,他们来到了中医馆药房,讲解员首先为他们介绍了同仁堂的历史与文化。药房内同仁堂标志的两边,分别树立着炮制与称量的古人像,代表着历代同仁堂人对古训的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诚信是同仁堂的坚持。接着,同仁堂的大夫带领同学们辨别了人参、石斛、牛黄等药材,并现场以菊花为例,让同学们尝试了称量药材的过程。“齐眉对眼是称量的第一步”,同仁堂的大夫拿起称为同学们演示着。然后,大夫还为他们介绍了同仁堂最著名的药品之一——安宫牛黄丸。它以牛黄、麝香、牛角制成,对治疗淤血、脑血栓、中风都有奇效。

image004.jpg

同学们在同仁堂大夫的指导下称量药材

  参访的第三站是同仁堂的中医大师工作室。工作室于2010年3月创建,旨在承续同仁堂的传统,借鉴传统家传、师徒授受、学校教育等传承方式,通过海内外中医大师诊疗经验的交流、接受医药学者访问与研修,为中医药事业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来自斯坦福大学的Gladis同学兴奋地说道:“中医可以不通过手术治愈一些严重的疾病,或许可以让西医的医生学习一些中医的理论,这样能免除人们接受手术的痛苦。”

  在休息时间,北大斯坦福分校项目的同学们与北大中医学社的同学们热烈地交流着对中医理论与技法的问题。中医学社的同学们是一群中医爱好者,对《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等传统中医理论巨著都有日常研读的习惯,社团还组织同学们进行针灸等中医技巧的训练。斯坦福的Marina同学好奇地问道,你们会在谁身上做针灸的实验呢?来自中医学社的李明玥同学笑着解释:“当然一般都是在自己身上试验”。同学们还探讨了关于中医与西医的区别,“西医是借助仪器的团队工作,但在中医,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来自中医学社的晋崧耀同学说道。 

image006.jpg

同学们在中医大学博物馆中药综合展厅参观

  下午2点左右,他们来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首先参观了中药综合展厅。讲解员为他们展示了中医药材在中国的分布,然后介绍了以麻黄为代表解表药、以灵芝为代表的利水渗湿药等不同种的中医药分类。接着,在中国医学史展厅,他们得以回溯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再到明清时期中医的发展历程。下午,经过近四十分钟的参观历程,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医药大学。

image008.jpg

师生在中医大学博物馆中国医学史展厅参观

  在西医为主流的年代,中医的发展与存亡一直都是中国社会的关注核心。本次参访不仅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中医的起源、发展与实践,同时也增进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

采写:高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