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1-20
  • 引智项目
  •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本项目支持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华开展讲座、讲学、合作科研等活动。旨在把从国外引进重要智力资源和弘扬青年学生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

  能与处在科学前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交流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近年来,我校每年均有1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访并举办公开演讲。这些演讲对我校师生领略高科技的魅力、启迪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师们为科学献身的人生价值和探索精神也鞭策和激励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积极进取,永攀科学高峰。

  诺贝尔奖获得者校园行项目介绍

  诺贝尔奖获得者校园行项目申报表


  近年来访诺奖获得者简介

image001.jpg

学者简介: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1969年毕业于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获得化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工作。自1976年起,一直在南加州大学化学系任教,2014年成为南加州大学讲席教授。亚利耶•瓦谢尔建立了基于量子力学、经典力学以及混合量子—经典力学的理论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和酶催化反应机理。2013年因“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与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到访时间:2016年11月10日-15日

image002.jpg

学者简介: 

费林加(Ben L. Feringa)于1978年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壳牌公司生命科学中心从事研究工作。1984年起,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化学系任讲师,1988年出任有机化学系主任,2004年被聘为杰出教授。费林加教授致力于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工作,以自然界中的分子组装,识别,迁移,以及催化为目标,充分挖掘有机合成化学的潜力,创造新的结构和功能。他的研究涉及利用手性控制原则设计分子马达,发展立体化学合成方法及不对称催化。由于费林加在这一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包括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内的众多国际重大奖项。

到访时间:2016年11月8日-10日

image003.jpg

学者简介:埃里克•白兹格(Eric Betzig)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康奈尔大学工程物理学专业博士后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其主要贡献是研发了用于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的光学成像工具。2014年,因“研制出超分辨率萤光显微镜”与斯特凡•W•黑尔、W•E•莫纳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到访时间:2016年3月13日-15日

image004.png

学者简介:渥雷•索因卡(Wole Soyinka)是当代非洲最核心的文学家之一,1934年生于约鲁巴城阿贝奥库塔(Abeokuta)的一个基督教家庭,18岁考入伊巴丹大学,后留学英国并开始戏剧和诗歌的创作,代表作有戏剧《狮子和宝石》(The Lion and the Jewel,1959)、《森林之舞》(A Dance of the Forests,1960)、《路》(The Road,1965)、《死亡和国王的侍从》(The Death and the King’s Horseman,1975),回忆录《在阿凯的童年时光》(Ake, Years of Childhood,1981),诗集《狱中诗抄》(Poems From Prison,1969)等。1986年,索因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到访时间:2012年10月29日至31日

image006.jpg

学者简介: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于1930年6月8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以色列、美国(双重国籍)经济学家,1950年获得纽约大学数学学士,1952年和195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和数学博士学位。因“通过博弈论分析改进了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与谢林共同获得2005年诺贝尔经济奖。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以色列社会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社科院通讯院士、国际计量经济学会会士。曾担任以色列数学学会主席、国际博弈论学会首任主席。在决策制定理性观点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对博弈论和其他许多经济理论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到访时间:2010年5月10日

image008.jpg

学者简介:罗伯特•伍德罗•威尔逊(Robert Woodrow Wilson 1936.1.10-),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出生于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年威尔逊转往贝尔实验室设在新泽西州霍姆代尔的研究中心。与彭齐亚斯进行合作,于1964年一起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并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0年,与其合作者在猎户座星云中探测到了银河系第一个一氧化碳(CO)的转动量子跃迁,开创了毫米波研究天体物理的新时代。

到访时间:2010年6月5日-10日

image010.jpg

个人简介:贝德诺尔茨(Johannes Georg Bednorz)教授出生于1950年,1976年获德国明斯特大学硕士学位,1982年获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分校博士学位。1982年,加入IBM苏黎世研究室。1987年贝德诺尔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同穆勒独辟蹊径,从金属氧化物陶瓷中找到了高温超导体。他们发现La-Ba-Cu-0系统中存在着临界温度高达35K的超导电性。他们的发现得到其他实验组的证实。各地闻风而动,竞相制造和测试各种样品,掀起了一个超导研究热潮。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超导体的转变温度提高到液氮温区(以液氮代替液氦可以使制冷费用减少到几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开始转变的温度提高到l00K以上。

到访时间:2009年3月25日

image012.jpg

个人简介:史密斯教授(Oliver Smithies)是2007年度三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之一,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病理学和医学实验室教授。1925年出生于英国,现为美国公民。1951年获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他一开始主要进行胰岛素的研究工作,后转入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异形基因进行修正,另外一个便是利用人类基因病变构造动物模型,以发现新的疾病治疗方法。60岁时,他开发出了可关闭活体内特定基因的技术。多年来,Oliver Smithies教授及其助手深入研究了“基因打靶”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借助这项技术治疗地中海贫血症,对“基因靶向”技术做出了奠基性贡献。2007年,他与Mario Capecchi、Sir Martin J. Evans共同获得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到访时间:2009年10月5日-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