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9-08
  • 新闻快递
  • 朱丹

编者按:

  今年秋季,1500余名留学生新生跨越重洋、踏入燕园,为国际化的北大再添独特的的异国风采。9月1日、2日,新太阳迎新报到的现场,兴奋又有些许紧张的新生、热情且认真细致的志愿者以及活跃并暖心的留学生会的同学们,共同勾画了一副温暖而明丽的图画,色彩斑斓、生气勃勃。留学生迎新系列报道将从多个角度、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迎新活动的各个方面,记录这一年一会中的新鲜与感动。迎新不仅仅是属于新生的记忆,也是这个园子以及一代代北大人共同的记忆,是我们共同执笔的青春诗篇。

---

  在为期两天的迎新报到工作中,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最前线。他们身着红色校园文化衫,在柜台后、在队伍间,悉心帮助每一位前来报到的新生,用各种语言解答疑问,耐心地引导他们完成复杂的流程。这些志愿者们也大多为求学燕园的留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将热情与温暖传递给五湖四海的新伙伴。

  门杜是一位来自喀麦隆的非洲留学生,目前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15年,门杜初入北大,在对外汉语交流学院完成了一年的中文学习,并在2016年通过留学生研究生考试顺利进入国际关系学院深造。他已经连续两年时间报名担任迎新志愿者。

  “我觉得来做志愿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能和世界各地的新生们有哪怕只是两三句的沟通和交流,都让我感到很激动。” 门杜告诉我们,担任迎新志愿者对他而言是一个接触新同学、新朋友的好机会,“很多人都会在以后的校园生活中再次相遇。”

门杜1.JPG

  对于留学生新生们,门杜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给出了一些真诚的建议。他建议在异国他乡求学要注意与自己国家的留学生会和一些前辈们保持联系,“他们会在你的个人学习生活上给予很大帮助。当然,也会提供给你很多有关哪里好吃哪里好玩的信息。” 同时,门杜也格外强调留学生应该尽量多地与中国学生接触,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让自己更快速地学习和成长。“初来的留学生可能会因为语言上的一些障碍,而觉得自己很难真正融入进周围的环境。但事实上,你可以利用诸如语伴项目等各种各样的渠道去接触中国同学,融入(他们)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两年的中国生活中他感受颇深的一点就是,中国人虽然平日里看起来有些腼腆和保守,但在文化上却是非常热情和温暖的。

  谈起自己的留学故事,门杜讲道,这几年来中国与非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对中国也更加关注。本科期间他曾前往德国进行交换学习,在接触西方媒体话语体系的过程中,他感到许多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可能是局限、片面的,也因此产生了想要更深入、更真实地了解中国的想法。于是他在喀麦隆当地的孔子学院学习了一年的中文,最终通过考试被北京大学录取,来到了中国。他也提到,如今孔子学院在中非地区的规模与影响正在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孔子学院学习。

门杜2.JPG

  经过两年的燕园生活,门杜对北大的感情日渐深厚。“它的确是很多最优秀学生的向往之地。对我而言时间还早,还有很多事情要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