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3-12
  • 深度报道
  •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1.jpg

2018年恰逢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也是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的第15个年头。百年燕园一直以其深沉积淀包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五湖四海的面孔也使她年年绽放出崭新的活力。2018年3月9日,作为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系列活动和“北大因你,百廿又新”第十五届国际文化节的启幕活动的“同文之后:法语文化在中国——法语文化日”拉开帷幕,为大家献上一场中法文化交融碰撞的动人盛宴。

2.jpg

● 开展仪式 

3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同文之后:法语文化在中国——法语文化日”系列活动之一 ——“薪火相传:中法大学与北大”展览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历史博物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系统地介绍了中法大学的历史源流,回顾了中法大学与北大两所高校之间紧密的联结与合作,将发生于上世纪前半叶的一段精彩却少为人知的中法文化交流史生动地铺展在观众眼前。

法国总统马克龙特派全球法语代表蕾拉·斯利马尼、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等嘉宾出席开展仪式,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高松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展仪式由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教授主持,数位来自中法文化交流与教育界的嘉宾与相关人士莅临现场。

3.jpg

● 中法大学的历史源流 

1920年春天,具有教育合作意义的北京中法大学在中法两国知识界的共同努力下筹备建立,由蔡元培先生担任首届校长。中法大学创始人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等人早年留学欧洲,对法兰西社会文化有较深的理解,并对其教育体制和学术成就非常推崇。为了将先进的教育制度引进国内以培养高水平的科技文化人才,蔡元培先生等做出了卓越的努力,中法大学由此诞生。

4.jpg

自1920年正式成立至1950年被拆分并入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三十年间,中法大学始终作为中法两国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别具一格的印记。中法大学设有四个学院,分别由法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及科学家名字命名,包括:服尔德(伏尔泰)学院(文学科),孔德学院(哲学科),居礼(居里夫人)学院(数理化科)和陆谟克(拉马克)学院(生物学科)。以齐全的学科设置为基础,中法大学源源不断地将法国的科学、哲学、文学和艺术引介国内,并成功邀请了十余名法国学者前来访问与演讲。此外,作为传播阵地的中法大学校刊也在两国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刊物持续地报导中法两国学术与教育的相关信息,对来访学者的学术成就和讲稿进行刊载,并十分注重对法国文学的介绍。

5.jpg

展品图片:中法大学校刊

而在北京中法大学成立之后,蔡元培先生等又在法国推动创办了里昂中法大学,先后接收了500多名中国学生赴法留学。里昂中法大学不仅仅推动了法兰西文化和学术思想在中国的更广泛传播,同时也将中华文明传送到了遥远的法国,成为了当时中法文化交流的独特平台。

6.jpg

在不断的壮大与发展中,中法大学不仅局限在高等教育,更是设置了相互衔接的大中小学三级教育体系,注重对实践与应用的培养。建校30年间,中法大学共培养出569名毕业生,并先后资助了88名毕业生赴法留学,为国家输送了多位在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及文史领域颇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7.jpg

展品图片:中法大学毕业证书

● 中法大学与北大 

在老校长蔡元培的推动之下,北京大学与中法大学建立了深厚的合作联结。自中法大学成立初期,蔡元培先生即邀请北大教师和毕业生前往中法大学授课。抗日战争时期,中法大学与北京大学一道迁至西南,著名的闻一多、朱自清、周作人等人都同时在两所学校担任教职。

8.jpg

在1950年中法大学停办之时,新中国教育部将北京大学列为接收中法大学师资和学生的最重要的高校之一。中法大学理科部分被并入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而文史系和法语系则被纳入北京大学,成为了现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的前身。北京大学对中法大学文史系和法语系的顺利承接使得中国的法语文化教育事业不仅没有断裂,而是在一批批优秀师生的携手努力之下繁荣壮大。学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卓越的法语学者、翻译家,将普鲁斯特、新小说、萨特等代表法国20世纪文化思潮的代表性作家和流派介绍给中国读者。如今,北京大学法语系仍然延续着中法大学的优良传统,坚定地培养具有世界视野的多语种人才,输送真正的法语、法国文化专家学者,将百年前的中法大学情怀薪火相传。

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