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0-18
  • 新闻快递
  • ghzjb

应北京大学高端学术讲学计划的邀请,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星系动力学》作者斯科特•特里梅因(Scott Tremaine)于2018年10月8日至11日访问北京大学,在北大作了三次公开讲座和座谈。

10月8日下午,斯科特•特里梅因教授主题为“太阳系稳定吗?”的公开讲座于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办。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主任刘富坤教授担任主持,来自北京大学和其他高校的百余名学生及多名老师出席了本次公开讲座。在本次公开讲座上,特里梅因教授对太阳系行星轨道的长期稳定性这个经典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指出随着计算机硬件和算法上的发展,我们将有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回答以下问题:地球轨道在地质历史上是如何演化的?地球最终的命运如何?行星的数目和间距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系统的性质又是怎么样的?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随后,到场的同学和老师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并一一得到特里梅因教授的耐心解答。

10月9日下午,特里梅因教授在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与我校相关专业师生座谈。座谈由北京大学科维理所青年千人计划研究员东苏勃主持,来自天文系和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的数十名同学、教授与特里梅因教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对天体物理前沿科研有了全新的理解。

座谈会后特里梅因教授在科维理所一楼报告厅举行了题为“彗星、看不见的行星和太阳系的外边缘”的专业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科维理所教授于清娟主持,来自全校近百名师生出席了本次专业讲座。在本次访问期间,特里梅因教授还与科维理所所长何子山教授等近十名教授分别进行了座谈,探讨天体物理前沿问题和学科发展。

特里梅因教授是国际顶级天体物理学家,在天体物理动力学领域中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在理解包括行星系统、彗星、超大质量黑洞、星团、星系以及星系团等的形成和演化等诸多方向均作出过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重要工作。他成功预言了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带彗星群、土星环系统中的牧羊犬卫星和密度波的存在,以及行星迁移现象。他还从理论上用偏心恒星盘诠释了类似仙女星系中的双星系核的成因,阐明了动力摩擦在星系演化中的作用。他合著的专著《星系动力学》被誉为该领域的『圣经』,是全世界天文学家必读的经典。

此次活动由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主办,北京大学理学部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