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02
  • 新闻快递
  • ghzhb

金风送爽,丹枫迎秋,11月1日下午,2019年北京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开幕。来自世界6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学者、嘉宾相聚北京,围绕论坛主题“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变化世界与人的未来”,共同探讨在急剧变化的世界中,应对新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致视频贺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作特邀报告。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邱水平主持。

开幕式现场

杨洁篪表示,当前,世界大变局正在向纵深发展,但全球力量对比更加均衡与国际体系持续增强的趋势不可逆转,世界经济迈向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步伐不可阻挡。各种文明之间应该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国际共识不会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阻挡不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历史步伐,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改变不了各国扩大开放合作与维护多边主义的愿望和决心。杨洁篪强调,习近平主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新形势下,世界各国都承载着推动文明包容互鉴、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使命。要坚持平等互信,实现持久和平;坚持对话协商,实现长治久安;坚持共赢共享,实现共同繁荣;坚持相互尊重,实现文明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发展。杨洁篪指出,一些人接受不了中国发展,总是要颠倒黑白,大肆攻击和诬蔑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这种做法绝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支持,他们的目的也绝不可能得逞。中国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向前,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与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杨洁篪作特邀报告

邱水平代表北京论坛组织委员会向各位嘉宾学者的光临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北京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保持着蓬勃的发展势头,迄今已迈入第十六个年头。北京论坛在保持自身鲜明特色的同时,始终与国际社会的发展同步前进,不断吸纳新的知识主题,拓展新的合作伙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这一主题高屋建瓴、历久弥新,日益在全球学术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本届北京论坛聚焦“变化世界”,关注“人的未来”,汇聚全球学者的共同智慧,将探寻如何通过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世界急剧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找到符合时代潮流的解决方案。

邱水平主持开幕式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表示,北京论坛始终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围绕“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主题,倡导不同文明间和谐对话与交流。十六年来,北京论坛积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品牌价值,集中体现在始终怀抱对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在学术研究和现实问题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始终致力于在国际学界增进文明的对话与交流,让世界更懂得中国,让中国更了解世界;始终以文明和谐为时代主题,聚焦“变化世界”,关怀“人的未来”。在充满急剧变化的当前世界,北京论坛将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探索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郝平致辞

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视频中感谢北京论坛和北京大学长久以来对和谐文明的关注以及对联合国工作的支持。他表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许多困境,人们迫切需要解决方案和实际行动,希望我们共同将人类的愿望、需求放在首位,致力于促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致视频贺词

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王宁指出,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国家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北京牢固确立了首都城市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着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北京大学和北京论坛与北京的发展紧密相连,作为北京市的“学术名片”,北京论坛主题视野宏阔,立意高远,与近年来中国、首都的发展不谋而合,体现了北京大学与北京论坛成员的责任与担当。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在交流研讨中为北京的发展建言献策。

王宁致辞

韩国SK集团全球董事长崔泰源表示,当今世界新秩序面临不可预测的挑战,为政治利益而扭曲贸易的现象导致的紧张政治气候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改变了人们对风险的认知和感受。人类的未来向何处发展没有确定答案,但未来的发展路径取决于我们的共同努力。北京论坛提供了一个共同努力的平台。面对挑战,我们要更加关注社会治理、环境治理等社会价值的管理,以释放长期可持续增长红利,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平衡、幸福。

崔泰源致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对于北京论坛鼓励亚太地区人文社科研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发展表示高度赞赏。她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认为总书记合作共赢的愿景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不谋而合,对教科文组织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她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推动教学与科学合作,增进沿线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理解,最终为人类未来创造更加充满希望的愿景。

伊琳娜·博科娃致辞

开幕式主旨报告部分由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北京论坛高端顾问委员会委员朴仁国主持。美国耶鲁大学生物伦理学跨学科中心主席、黑斯廷斯中心高级顾问温德尔·瓦拉赫,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德国柏林社会科学中心前主席尤尔根·科卡,以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北京论坛高端顾问委员会主席韩启德等先后作主旨报告。

朴仁国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温德尔·瓦拉赫认为,随着人工智能逐渐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现隐私、责任、偏见和公平、透明性等迫切需要讨论和直面的问题。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伦理能够帮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找到方向,人们可以通过在人工智能机器中加入道德考量的系统设计帮助机器作出决定。但是,科技快速进步导致管理者制定政策的速度赶不上技术进步的速度,这需要我们用集体的智慧来应对,唯有全球合作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建设和谐繁荣的世界。

温德尔·瓦拉赫作报告

尤尔根·科卡在题为“未来与过去——历史的力量”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本次论坛主题虽着眼“未来”,但历史与“未来”关系密切。人类从历史中学习,对比过去与现在,可以找到提示未来的新线索。当前各国都以建设全球社会和谐与和平为目标,但也应关注冲突在历史中的作用,不同学科的争论、不同种族的冲突往往会推进社会进步。我们不应压制冲突,要建立协商机制,从根本上避免冲突。向历史学习虽然不能消除不确定性,但往往能帮助我们找到过去与未来相连的线索,建立跨时代的联系。

尤尔根·科卡作报告

韩启德在题为“科学、文明和人类未来”的主旨报告中指出,科学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也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原动力。但与此同时,由于科学发展受到社会需求、国家利益和政策驱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科学的进步又是一把“双刃剑”,其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复杂的促进与制衡的关系。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必须重视科学人文的作用,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中国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全面把握大变局时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以更加开放合作的心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长远发展贡献更多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

韩启德作报告

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办公厅主任大卫·克瓦伊泽,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前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太和智库高级学者、北京论坛高端顾问委员会委员阿利莫夫·拉希德,新加坡前外交部长、嘉里物流主席、北京论坛高端顾问委员会委员杨荣文,埃及前外交部长、埃及开罗美国大学全球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北京论坛高端顾问委员会委员纳比尔·法赫米,以及来自非洲其它17个国家的21位校长出席本届论坛。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以及北京市教委、孔子学院总部、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等单位的领导和来宾出席本届论坛。

嘉宾认真聆听发言_副本.jpg

认真聆听报告的学者

热烈交流_副本.jpg

学者热烈交流

北京论坛为期3天,共设13个分论坛、3个专场和1个学生论坛。围绕“多元文明”“变化世界”“人的未来”等三大版块,11月2日—3日,“治理与文明:不同文明体系中的国家起源”“多元文明交融下的语言、文化与认同”“全球史视野下的文明交流”“馈赠与交融:中华文明的传播”“早期文明的书写实践:起源、构成与融通”“世界的脉搏——丝绸之路考古与古代文明”“文明进程中的女性能动力和发展”“变革中的世界秩序”“全球化重构中的中国经济发展”“科学文化视域中的科技、健康与社会”“环境健康”“数字时代的人性与法治”“书院中心的通识教育:国际经验与亚洲探索”等13个分论坛将在北京大学校内展开讨论。此外,本次还设有“非洲通史与非洲研究新视角”“中非大学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艺境汇”等三个专场。

其中,“世界的脉搏——丝绸之路考古与古代文明”“文明进程中的女性能动力和发展”等分论坛是今年北京论坛开拓性设置的新主题。此外,论坛还将关注环境健康、科技人文、技术伦理、女性研究等热门议题。

北京论坛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北京论坛创办于2004年,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已连续举办十五届,有来自世界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300多位名流政要和知名学者参加了这一学术盛会。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致力于推动全球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促进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论坛相信,不同文明在和平环境中的交汇始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和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