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国际数学中心、科维理所、化学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外籍专家们齐聚百周年纪念讲堂,开启了一场名为“美遇东方”的非遗美学探索之旅。


在策展人艾新雅和宋亮的专业讲解下,外籍教师们首先参观了“镂月裁云——剪纸中的河山记忆”展览。山西剪纸的悠久历史、精巧的折叠和刀法技巧,以及日常生活与艺术的巧妙融合,让人赞叹不已。外专们近距离欣赏了山西剪纸非遗传承人郭梅花“红、黑、白三色构图”的独特剪纸作品,对这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浓厚兴趣。
随后,大家步入“本源与自然——北京大学中国乡土绘画十人探寻展”。十位来自不同地区的乡土艺术家用画笔展现了当代中国乡村的生活图景。策展人对绘画技法和创作意图的讲解,帮助外籍教师们更好地理解了作品背后所承载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共鸣。
展览的第三部分“造艺生新——传统非遗的再生长”展示了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新实践。从栩栩如生的大理瓦猫到扎染塑造的海底世界,从体现“惜物”观念的裂织技艺到精细的针织刺绣,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外专们在展品前驻足细赏,不时交流讨论,深入了解这些艺术品背后所蕴含的生活智慧。外籍教师与策展人之间的互动问答不断,这种跨文化的艺术对话,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国际视野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物理学院Florian Boehm(德国籍)表示:“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剪纸技艺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世界各国都有绘画,但剪纸是独属于中国的,让我觉得很新奇有趣。”国际数学中心William Vickery(美国籍)感叹:“我很喜欢这个展览,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些画作,它们每一幅都很独特,让我产生很多有趣的猜测与想象。”
当古老技艺遇上当代创意,当东方美学邂逅国际视野,这场在燕园展开的非遗文化之旅,成为这个秋天最动人的文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