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作为北京大学第二十二届国际文化节“智影交汇,人机共生”系列观影会第三场活动,科幻电影《她》(Her)专场放映与导赏交流会在元培学院地下电影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与元培学院联合主办,北大图书馆协办,吸引了来自校内25个学院的约40名师生参与,在观影与思想碰撞中共同探寻人工智能时代的情感模式与伦理边界。

观影会现场
在观影过程中,师生们沉浸于导演斯派克·琼斯构筑的近未来世界,跟随主人公西奥多与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萨曼莎”之间独特而深刻的情感旅程,对科技背景下的人类孤独、亲密关系演变进行了直观的感受与思考。

映后导览分享
映后导赏环节,特邀嘉宾、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助理教授王小塞(Sebastian SUNDAY GRÈVE)从哲学与人工智能伦理的视角对影片进行了深入解读。王小塞指出,尽管《她》问世已逾十年,但其对人与AI关系的探讨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反而更具前瞻性与现实意义。他特别剖析了主角“西奥多”名字在希腊语中“神赐的礼物”的含义,与人工智能这一“非自然”创造物形成微妙对比,揭示了影片对技术与人性的深层反思。他强调,影片中提出的“变革性体验”概念:“如同为人父母后价值观的根本转变”,恰似我们未来可能与AI建立的、足以重塑自我的新型关系,而这种关系的不可预知性尤为值得警惕与深思。王小塞进一步表示,电影中“萨曼莎”般的AI伴侣已非纯然科幻,随着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突破,具备高度情感交互能力的AI系统或在不久成为现实,我们需积极应对其对社会伦理及个人生活的潜在影响。


映后互动交流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AI情感的真实性”、“技术发展的伦理边界”以及“虚拟关系对人性互动的影响”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针对“AI是否可能拥有真实情感”的提问,王小塞分享了情感计算领域的前沿动态,并引导大家思考当AI情感表现高度逼真时,我们对其真实性的判断将面临的哲学挑战。关于AI伦理边界,他介绍了“科学家AI”等倡议,强调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伦理治理,让科技公司吸纳伦理专家共同参与规范制定。有同学结合自身与AI互动体验,对“何为真实关系”提出质疑,他鼓励大家保持开放探索的态度,并指出在算法模拟情感的同时,我们更需警惕将复杂的人际关系简化为可编程的交互模式,维护人类情感的独特与深度,这才是电影留给现实的核心启示。

活动合影
本次观影会不仅是一场光影盛宴,更是一次融合科技视野与人文关怀的深度对话。活动通过经典的科幻叙事与前沿的学术见解,为北大师生提供了审视人机共生未来的多维视角,激发了对于如何在AI时代构建健康、和谐人际关系的持续思考,体现了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促进跨文化交流、启迪创新思维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