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2-25
  • 公告通知
  •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世界课堂《全球创新产品的设计原理与团队实践》

2016春季公选课程

(课程结束后出访巴黎)

【课程简介】

  世界课堂项目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大卫帕克主席、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卢志扬创立,多个国家(中国、美国、韩国、以色列、印度、巴西、德国等)合作参与的,在北大由教务长办公室指导、计算中心负责技术支持,并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海霞教授负责运作的课程改革项目。

  从2007年项目创立至今,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高校逐渐参与到世界课堂项目中。截止到现在,世界课堂已有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PKU)、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简称USC)、韩国科学技术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KAIST)、以色列理工学院(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印度伯拉技术学院(Birl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简称BITS)、国立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简称NTU)等世界各地的名校加盟,世界课堂课程将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同步进行。

  2016年北京大学春季学期的世界课堂课程,课程编号:04833110,上课时间为每周五3-4节(10:10am–12:00am),地点为计算机中心307。

1.JPG

卢老师上课情景

【课程计划】

  第一阶段:2月4—19日,北大学生知晓与国际学生的分组情况,并通过视频自行学习课程。

  第二阶段:2月26日—5月初,北大学生与USC、IIT、NTU、KAIST、BITS的学生分别在各自学校通过多功能视频教室共同上课、并共同设计小组的创新研究课题。

  第三阶段:5月底,北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和NTU、KAIST、IIT、BITS与USC的同学交流课程心得,课程结束。

  第四阶段:7月4—10号(暂定,以最后通知为准),北大学生将与NTU、KAIST、IIT、BITS与USC的学生将共赴巴黎,参与iCAN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同时与学生结成小组共同完成创新项目及展示、参观法国高校、创新型企业、并邀请杰出科学家、企业家进行讲座交流,与国际创新创业的领军人物进行交流学习,以及在巴黎的文化交流,具体行程均以出发前的通知为准。

  另外,世界课堂教师团队将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为此次出行巴黎的往返机票提供全额或者部分补助。

2.JPG

往届学生参访交流的合影

【申请资格】

  (1)北京大学本科二、三、四年级学生;

  (2)学习成绩优良,学科不限;

  (3)优秀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该课程为全英文授课,使用的教材、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均采用英文)。具体要求如下,满足其一即可:

    托福≥90分;

    雅思≥6分;

    四级≥550分;

    六级≥500分;

  (4)对创新思维及创新理念有浓厚兴趣;

  (5)品行优良,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国际合作意识;

  (6)确保全程参与课程,并完成规定的课业要求,参加课程中的团队项目。

【申请材料】

  (1)申请表(附件)

  (2)英文个人简历

  (3)英语成绩证明

  说明:申请表请用英文填写

【申请程序】

  (1)于2016年1月5日24:00前,发送上述材料至电子邮箱1200016202@pku.edu.cn ,邮件主题命名为“2016世界课堂报名-姓名-院系-学号”。

  (2)后续的选拔和录取安排,将以邮件的形式通知给报名的同学,请同学注意查收邮件。选拔和录取将由北大教务长办公室主任、国际合作部老师、北大任课教师共同组织。

【课程影响力】

1、各界好评

  在观看完世界课堂演示课后,我们对与会领导老师以电话访谈及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访问,得到了高度好评的一致反馈结果。

  其中,林建华校长认为课程设计角度很好,通过各国师生的交流了解不同社会的文化,进而理解世界文化。通过实践学习非常有意义,所选题目贴近生活,帮助同学们对校园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有多元的看法思路。

  国际合作部王勇副部长认为,世界课堂将会带来教学管理的变革,带来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项目思路非常好,人才要面临全球化的竞争,跨文化交流对于人才成长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有利。当然,项目管理和运营推广成本也需要进一步考虑。

  计算中心张蓓主任认为,该项目形式新颖,安排巧妙,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比传统的单向灌输益处更多。同时,她还希望以后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技术来支持这类创新课程。

2、往届优秀学生

  胡旸——2011届iPodia学生,他说,“我记得有一次听到卢教授讲到我们这种形式的跨文化交流与一般的交换学生的不同,自己体会过以后,真的有所领悟。卢教授说,交换学生是把一个学生置于一个强势的文化环境中,主导的文化会压过自己原有的文化,所以学生本身只能是一个接受者,但我们这种形式不同,三校有相同数量的学生,保持了文化间的平等,我们再理解、尊重、接受其他文化影响的同时,仍然可以保持自己文化的地位,是一种融合,这才是真正的交流。”

  辛诗旸——2014届iPodia学生,在参加了世界课堂组织的以色列出访后,对以色列和中东阿拉伯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研究生阶段进行中东地区政治与外交的研究。

1.JPG

  冯昕瑞——2014届iPodia学生,在体验过世界课堂的在线互动教学形式后,开始对教育变革、互联网教育等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进入教育学院继续学习。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