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2-06
  • 新闻快递
  • 李璐瑶

院士

  院士, 在我国原称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这一称号堪称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6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8位校友当选。当天,中国工程院也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67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中有10位北大校友。他们是:南方科技大学汤涛,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徐红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志明,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外籍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谢晓亮(外籍院士),北大访问讲席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外籍院士),北大名誉教授文森特·珀尔(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周济。

  北大与世界,今天为大家介绍新当选外籍院士的校友们与北大的故事。

-

谢晓亮:

突破学科界限的生物物理化学家

1.jpg

谢晓亮与乔杰,左一

  谢晓亮是北大80级化学系校友,其父谢有畅是北大化学系教授。他从小成长于燕园,求学于北大附小、附中和北京大学。

  1999年他被聘为哈佛大学化学与生物系终身教授时,是当时该校仅有的两位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之一。谢教授目前还担任北京大学长江特聘讲座教授,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ICG),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等职位。

  谢晓亮是学科交叉研究的践行者,从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到生物化学,再到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临床医学,他无畏探索,不断创新。2012年,谢晓亮在单细胞全基因组学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开发了单细胞全基因组均匀扩增的新方法——多重退火循环扩增法(MALBAC)。2014年9月19日,世界上第一例“MALBAC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标志着中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的团队在中国的工作,已使得几百个新生儿成功地避免了他们父母的单基因遗传疾病。

-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

“计算机界诺贝尔奖”获得者

2.jpg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与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Edward Hopcroft),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现任北京大学访问讲席教授、前沿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工程与应用数学IBM讲席教授。

  1986年,他因在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与分析领域的基础性贡献被授予图灵奖(A.M. Turing Award)。创立于1966年的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

  约翰教授的研究集中于计算的理论方面,特别是算法分析,自动机理论,以及图论算法。他提出的“最坏情况渐近分析法”(Worst-case asymptotic analysis of algorithm)已成为衡量算法的效率和优劣的数学准则,被学界所广泛认同和接受。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教授还致力于提升包括北大在内的中国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由他担任主任的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以建立国际一流的计算科学人才培养机制和基地为目标,以北京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为基础,形成跨领域、交叉融合的计算理论应用支撑中心,为北京大学各学科发展中的计算理论应用和探索建立了交叉研究基地。

-

文森特·珀尔: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创新与国际化进程的推动者

3.jpg

文森特·珀尔与北京大学副校长龚旗煌   

  文森特·珀尔,现任北京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联合实验室主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Michael Henry Strater教授。文森特·珀尔教授在通信工程和信息论领域颇具声望,他为码分多址(CDMA)技术成功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文森特·珀尔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联合实验室。他借助联合实验室这一国际平台,促进北京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创新与国际化进程,为北大正在着力推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