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4-26
  • 新闻快递
  •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应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的邀请,意大利著名学者、政治家、欧盟委员会原主席罗马诺·普罗迪(ROMANO PRODI)教授于2017年4月18日到23日访问北京大学,发表以“转变中的世界:一位欧洲领导人的展望”为主题的三场系列讲座。活动由北京大学地中海区域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承办,燕京学堂、国际关系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协办,光华教育基金会提供资助。

罗马诺·普罗迪曾于1996年-1998年和2006年-2008年两度出任意大利总理,也曾经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1999年-2004年)。2008年,普罗迪出任全球合作基金会主席,并任职至今。从2008年到2010年,他被任命为联合国-非盟维和高级专家小组主席。从2012年到2014年他被任命为萨赫勒问题特使。无论是在学术生涯还是从政生涯中,普罗迪均获得了众多殊荣。

罗马诺·普罗迪近照

4月19日上午10点,罗马诺·普罗迪系列讲座第一场“英国脱欧后的欧洲”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地下B101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张帆、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分别致欢迎词。张帆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普罗迪教授在北大的系列讲座一定能够在新世界格局的环境下为同学们带来新的启发。袁明则在随后的发言中指出,中欧关系源远流长,元朝时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开始建立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沟通桥梁,正如今天燕京学堂的成立也是希望构建这样的纽带,成为中西方交流的桥梁。本场讲座由凤凰卫视《风云对话》栏目傅晓田主持,以问答形式进行。普罗迪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数次到访中国的经历,并高度赞扬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当被问及对“一带一路”的看法时,他认为,“一带一路”在全球化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英国脱欧后的欧洲局势,普罗迪教授多次提到二战对欧洲格局影响深远。英国脱欧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一定的现实原因,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提问环节中,普罗迪教授就当今欧洲面临的热门问题如难民危机、恐怖袭击、非法移民和中欧关系等逐一进行了解答。

罗马诺·普罗迪演讲现场

当天下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郝平在临湖轩会见了普罗迪教授一行。副校长李岩松,袁明,历史学系副主任昝涛、教授牛大勇,国际合作部副部长严军、郑如青等参加会见。历史学系外籍副教授、地中海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法恩瑞陪同参加会见。

 
郝平会见罗马诺·普罗迪

会谈中,郝平首先表达了对普罗迪教授此次来访讲学的欢迎。郝平指出,中国与地中海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近年来联系日益紧密。地中海区域研究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对于我国当前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及北大正在大力开展的区域与国别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当前北京大学已经成立地中海区域研究中心,郝平表示愿意与普罗迪教授共同携手,将中心建设成为地中海区域研究的重要学术机构与交流平台。

普罗迪指出,北大是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开展地中海区域研究的综合学科优势。他从欧盟主席和意大利两任总理等职位上荣退以后,担任了都灵世界事务研究所(Torino World Affair Institute,简称T.wai)学术委员会的资深委员。在他的指导和支持下,T.wai和北京大学地中海区域研究中心(CMAS)已经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他愿意全力支持北京大学地中海区域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会谈结束时,郝平向普罗迪颁发了“大学堂”讲学计划学者证书。

 
郝平为罗马诺·普罗迪颁发“大学堂”讲学计划学者证书

4月20日上午10点,罗马诺·普罗迪系列讲座第二场在北京大学二体地下B101报告厅举行,题为“新的世界均势”。本场讲座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九论坛”承办,由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教授主持。在演讲中,普罗迪教授首先指出,因失业、移民、国际竞争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促使人们对强有力政权的要求日益提升。这种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在国际社会中的直接反映就是原有的世界均势被打破、新的世界均势逐渐形成。毫无疑问,世界正在经历变革,权力正在发生重新分配和转移,这种现象在几个大国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普罗迪教授以美国为例,分析冷战后美国的总体政策走向,并着重分析了美国与欧洲、中国和俄罗斯等重要国家间的关系变化。他指出,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后,逐渐意识到并必须承认世界由单极向多极发展的趋势。在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政策又有新的变化,而这种政策走向依然很难做出判断。随后,普罗迪教授谈及了俄罗斯在世界新均势中的地位。他认为俄罗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从世界政治的视野中消失,但在普京的铁腕统治下,俄罗斯在近几年有所起色。冷战后的俄美关系,在特朗普上台后无疑进入新阶段,但因美国国内少有统一的对俄政策的意见,因而这一影响国际格局的重要关系如何发展,依然要打上大大的问号。对于欧洲日益深刻的变革,普罗迪教授肯定了欧洲一直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并且指出欧洲人依然缺乏统一的身份认同。普罗迪表示,尽管欧洲的联合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可能存在诸多阻碍,但他对欧盟的前景依然持有乐观态度。在讲座结束时,贾庆国向普罗迪教授颁发了国际关系学院理事会的聘任证书 。

4月21日上午10点,罗马诺·普罗迪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机遇之海?中国、地中海及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阿里巴巴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主持。普罗迪教授指出,地中海在诸多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在政治上亦是复杂多元的。在经济发展上,地中海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相对体现出北富南贫的特征。在安全领域,恐怖主义势力的抬头无疑也为地中海地区国家乃至欧盟与欧洲国家的政策制订制造了诸多挑战。谈及“第四次工业革命”,普罗迪教授指出,工业革命的发生往往得益于海洋,或是在海运的促进下展开的。在地中海区域,雅典等贸易城市的港口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

普罗迪教授同时在演讲中为听众分析了从地中海地区到欧盟再到欧洲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地中海地区作为世界政治中的热点地区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叙利亚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土耳其移民政策对难民进入欧洲带来的影响,以及俄罗斯与美国在地中海地区的角力都是不能忽视的议题。对于在地缘政治上属于欧洲与中东地区缓冲地带的一些地中海国家,如果这些国家的移民管控失控,其结果就是大量的移民。因此,普罗迪教授指出,移民对于欧洲相关政策的制订而言是应当得到重视的一点。此外,普罗迪教授还谈道,目前整个欧洲正被一种强大的不安全感所笼罩,而这与美国新任总统对欧洲的态度有关。普罗迪教授评价道,在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位美国总统如此不支持欧洲,且其关于欧洲的言论也如此让人莫名其妙。在这一背景下,欧盟国家在外交上当以积极的态度采取稳妥的立场。欧洲以一体而团结的方式采取政策是普罗迪教授的期待。

普罗迪教授此行的三场系列演讲,从地中海地区国家的南北差异、中国的地中海政策、反全球化情绪、移民问题等角度,为我们思考当前的世界形势提供了新的方向。

专题链接:“大学堂”讲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