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9-05
  • 新闻快递
  •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路卡是一位文质彬彬、害羞腼腆的大男孩,你可以感受到他身上散发着一种书卷气。“你好,我叫路卡”他这样简单的介绍自己。不过他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很快拉近了你和他之间的距离。

路卡来自斯洛文尼亚,父亲在保险公司工作,母亲在医院做秘书,有一个哥哥是物理学的博士后。路卡本科在卢布尔雅那大学汉学系,今年拿到了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奖学金设置的名额不多,据他说今年拿到了学位奖学金的只有他一个人。于是我很好奇路卡来自一个与中国,与汉语并无特别联系的外国家庭,为何会对中国的文化产生兴趣呢?路卡说,家里人非常支持他来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的文化。在斯洛文尼亚,能够讲汉语的人很少,因此觉得学习中文会对自己找工作非常有帮助。但随着自己中文水平的不断提高,路卡逐渐喜欢上了中国的文学,尤其是当代文学。平时自己会非常享受拿起一本书静静来阅读,还会对每部作品记录自己的读后感。就这样,路卡用一本本书籍滋养着他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路卡其实来过中国很多次,长短不一,都是为了学习汉语。最长一次是在大连,学习了一年的中文,去年也来到北大进行了半年的汉语进修。路卡本科的教授在执教路卡多年之后,向路卡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向路卡提议来北京大学继续进修学业,因为这里有最良好的环境,而且有最出众的老师。

路卡来往中国已经很多次了,对中国也越来越熟悉了。不过谈到初到北京的印象,他还是对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感到震撼。“其实斯洛文尼亚全国人口只有两百万人,北京市的人口已经超过斯洛文尼亚全国人口的十倍,所以,刚刚来的时候还是不太适应的,感觉到处都是人,会有些嘈杂,拥挤。不过现在已经完全能够适应了”。而对中国的第一印象,路卡说在斯洛文尼亚,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有很多失实的地方,与来到中国自己体会到的有很大的出入。在这里,路卡感受到了周围人对他热情的帮助,文化,生活上也完全没有障碍。虽然斯洛文尼亚的饮食习惯于中国差别很大,但是路卡说第一次吃中餐就很快适应了。

路卡透露自己其实正在翻译一本小说,从中文翻译成斯洛文尼亚语,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不过路卡非常希望这样一份工作以后能够有机会正式出版,因为这种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路卡还参加了北京大学的耕读社,每天早上会和中国的学生们一起晨读,交流读书的心得,并聆听对书本的讲解,这也让路卡感到受益良多。

谈到未来,路卡信心满满。路卡向我介绍到,他的研究方向将会是中国当代文学,斯洛文尼亚很少有人了解中国的当代文学,因此,路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国的当代文学传播到斯洛文尼亚去,并发扬光大。

 

image001.jpg

文: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