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07
  • 新闻快递
  • 林伟鹏

编者按

2018年5月4日下午,“双一流”建设国际研讨会暨北京论坛(2018)于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开幕。以北京大学百廿校庆为契机,来自海内外44个国家和地区的261所知名大学校长及各国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携手共议高等教育改革与世界文明发展的未来趋向。

大会现场

大会速览

在蒙昧中探索新知,在激荡中坚守真理——回首人类文明跌宕前行的风雨历程,大学,始终是迸发智慧、突破局囿的精神高地,更是活跃在各个民族、各个时代记忆中的先行力量。人类命运的新变局中,大学将怎样继承历史精神、发扬其独特而重要的影响力,世界正等待着新的答案。

本次论坛主题为“变与不变:120年来全球大学与世界文明”:近8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长与著名学者,将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广阔视野下对大学的使命与方向进行一次极具开创性的探讨,并聚焦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核心议题展开前沿学术交流,共同探寻全球大学与世界文明携手并进的新路径。

主旨报告

高校改革至关重要,高教发展“二元合一”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发表了题为“面向未来的中国大学”的主旨发言,从国内高等教育整体架构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林校长谈到,在过去20年内,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高校内部的教学改革,繁荣发展的教育状况吸引了许多国外学者来华工作。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是外部支持和内在改革的“内外结合”。

在此基础上,林校长提到了新的“双一流”计划其实是把过去的“985”和“211”计划两个合在一起,是区域布局的“远近融合”,着重强调了“双一流”计划对于更均等地分配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在北京大学今后的发展与走向方面,林校长提出,要走一条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的道路,实现知识的“纵横配合”,在互动中去创造和学习。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开展动态的、综合的改革至关重要,需在方方面面提高高等教育的多样性,以应对当下国内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满足老百姓对国内大学的期许。

智力挑战造就伟大,持久合作引领卓越

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季默

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季默(Robert Zimmer)以“持久的价值观与伙伴关系:大学的延续与变革”为题,重点从合作层面探讨了当下大学教育的变与不变。他提出,芝加哥大学一直非常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也是他们能够产生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秘诀之一,重视智力挑战的经验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同时,各国的大学模式存在显著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是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但反过来恰恰是多样的大学模式担当着引领国家文化的重任。这种情况下,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对于推动社会的整体变革进步显得尤为重要,季默希望能够通过跟中国的合作推动相互的理解,通过共同的研究增加影响力。

立足社会共同愿景,聚焦学术协同创新

东京大学校长五神真

东京大学校长五神真(Gonokami Makoto)以“大学在‘变革时代’下的角色”为题,着眼于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协”与“创”二字定义为今日大学的责任。他介绍了“未来社会5.0”(Ideal Society5.0)的构想,强调创新型的社会应由大学来引领,提供综合的和客观的激励机制去设计社会体系,发挥学术机构的经验和人才优势,跨文化取长补短、增强合作。同时,他分析了“工业4.0”时代带来的新的社会风险,提出我们要拥有强大意志,打造共同愿景,鼓励年轻人致力于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五神真校长介绍的FSL未来社会项目、坦桑尼亚太阳能电灯项目等,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借鉴和思考。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所有人来说是很好的机遇,我们应利用大学的独特的优势,利用新的技术来打造更美好的社会。

平衡学术与社会责任,加强区域间机构合作

牛津大学学者杰西卡·罗森

牛津大学学者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以“变化与常态:过去120年的大学与文明”为题,通过对比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讲述过去与现在中英大学高等教育变迁,并讨论所有研究型大学的环境变化、雄心与成就。作为著名考古学家和汉学家,从甲骨文到泰山石刻,罗森结合《礼记》与西方中世纪宗教文献对比回溯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同视角。纵向看来,学术人士当以保存、传承知识为根本目标,21世纪高等学府有责任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为社会谋福祉,二者需尝试平衡;横向看来,当今时代的竞争愈激烈,合作也愈紧密,合作正是良性竞争的前提。罗森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高校国际合作,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明的倡议,更是学术的倡议,希望能够推动牛津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共同合作并使大家从中获益。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共设置了三个议题:分别为“文明的生态”、“全球治理”和“大学的使命”。每个议题下举办三场平行分论坛,嘉宾们围绕细分的问题方向,深入地阐释见解、切磋观点。

议题一:文明的生态

分论坛一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分论坛二  新科技与新经济

分论坛三  新人文环境


议题二:全球治理

分论坛四  文明传统与社会变革

分论坛五  跨文明交流与合作

分论坛六   一带一路:新契机


议题三:大学的使命

分论坛七  现代大学体系

分论坛八  文化传承与体制创新

分论坛九  校长职责

---

来源:国际合作部

文字:陈雪霁、朱丹、王秋逸、 董蕤、张冉玥、 韩澍芃

摄影:刘月玲、曹倩倩、王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