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 新闻快递
  • ghzhb

8月20日,由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海外讲坛系列活动顺利举办第二期。本期讲座以“紫禁城建筑之旅”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故宫的规划、设计和装饰。该活动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北京大学芝加哥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联合承办。

继第一期讲座成功举办后,该系列活动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通过故宫与北大两所学术重镇的强强联合,借助线上平台,深入而又全面地展现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活动海报

第二期论坛活动仍旧采取主讲嘉宾与北大教授对谈的方式呈现,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晨老师主持,主讲嘉宾为故宫博物院徐斌副研究馆员。她基于故宫博物院的考古、文献、文物、古建材料等各个方面的详实资料,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装饰等方面,全面揭示了故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在国际往来减缓的当下,让海外群体通过线上交流的形式,深入故宫,跟随主讲人全面领略了故宫的建筑魅力。


直播活动

讲座以《暮合紫禁》纪录片开场,使听众对紫禁城建筑形成较为直观的认识。进而从营建背景、宫城规划、建筑设计、室内陈设、细部构造等方面,全面介绍紫禁城建筑。

第一部分,从营建北京诏书入手,分析明北京城的营建背景、时间、主要人物及其贡献。以木、石、砖、琉璃等建筑材料的采选和运输为例,还原都城营造这一系统性工程的历史面貌。

第二部分,结合故宫博物院内元、明考古遗址,剖析从元大内到明紫禁城的空间演变。从“匠人营国”、“象天法地”及“模数制”等视角,揭示紫禁城规划的科学和文化价值。

第三部分,按使用功能,将紫禁城建筑划分为礼仪、居住、宗教、休闲四类,详细介绍代表性宫殿的建筑外观、内檐装修、室内陈设和重点文物。

第四部分,从微观尺度认识紫禁城建筑之美,展现石雕、琉璃、彩画、藻井、天花、门窗等建筑细部的精巧设计。

最后,以20世纪40年代北京中轴线古建筑实测为例,展现营造学社对故宫古建筑的记录和保护,实现与上一场讲座的衔接。

本期讲座共计二百余人在线参加,国际暑期学院下设的汉语暑期学校有近百名学员聆听参与。同时,讲座也面向“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IARU)十一所成员校开放,来自东京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学生参加了讲座并积极提问。

北大故宫联合海外讲坛系列活动将持续举办,从不同维度和层次,通过多样化的呈现形式,依托北大和故宫的学术优势,让更多的海内外群体对故宫有更加深入的了解。